一、認識浮雕
浮雕介于圓雕和繪畫之間,是雕塑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。浮雕附著在平面底板上,有凹凸起伏和前后高低的層次變化,因此造成不同受光面的明暗對比,表現出形象的立體感和空間感。
1.浮雕的由來
在還未產生筆墨的史前時期,線刻巖畫記錄了人類的勞作與生活,為我們展示了最古老的浮雕形式。由于浮雕的構圖適合記錄并表現較龐大的題材和場景,譬如事件和人物的背景與環境、敘事情節的連續與轉折、不同時空視角的自由切換、復雜多樣事物的穿插和重疊等,因此,幾千年來,浮雕藝術為我們呈現了一幅幅沒有文字的人類文明史卷。
當今,浮雕的應用極為廣泛,可作建筑內外裝飾、紀念碑、器物裝飾、紀念章等,與我們的生活有著相當緊密的聯系。
2.浮雕的特點及類別
浮雕的形體結構與圓雕有顯著的區別:圓雕占有三度空間,是立體的:浮雕形體卻是附著在各種載體上,形體的輪廓線近似繪畫,相對趨于平面化。
浮雕通常因形體凹凸的厚薄不同,而分為高浮雕與低浮雕。按照一般說法,壓縮后的形體凹凸在圓雕的二分之一以上可稱為高浮雕,在二分之一以下的可稱為低浮雕。高浮雕一般運用繪畫上的焦點透視方法來表現,前面的形體體積較厚,逐漸過渡,愈往后愈小愈薄,具有深遠的空間視覺效果。低浮雕較之高浮雕的形體起伏不太大,明暗對比不太強烈,但輪廓的邊緣體積較厚、飽滿,適合建筑表面裝飾。
透雕即鏤空雕。在浮雕的基礎上,鏤空其背景部分。這類浮雕多應用于建筑和家具上。
浮雕的類別雖有高浮雕、低浮雕、透雕之分,但它們的基本特點是相同的,即對立體形象的厚度壓縮,并利用形體起伏及受光、背光面產生的明暗變化及粗細線條,在平面上雕塑出具有立體感、空間感的形象。
3.浮雕的表現手法
(1)平刻法
平刻法是將浮雕的部分形象清晰地刻畫出來,更接近于剪影式的木刻效果。它的層次一般不多(一至二個層次),具有濃郁的裝飾意味。在中國古代青銅器上、古埃及法老陵墓及神廟中曾得到的表現。
(2)比例壓縮法
比例壓縮法,是指浮雕表面的物體按一定比例壓縮成扁平體,使層層平面呈階梯狀的表現手法。根據透視原理,使形象近大遠小,近厚遠薄,層次豐富,較平刻法更具寫實的表現力。
平刻法和比例壓縮法使初學者更易理解與掌握,在這里,我們僅介紹以上兩種手法。實際上,除此以外還有“企位法”、“納光納陰”法以及多種并置的浮雕表現手法,正是由于這些技法的運用,才使得浮雕在空間上變化多樣,同時也為觀者帶來豐富的視覺享受。
二、浮雕作品賞析
1.古代浮雕藝術
中國社會進入奴隸社會后,浮雕藝術在青銅器上獲得突出的成就,“饕餮”紋是其最有特色的一種浮雕裝飾樣式。中國古代浮雕藝術的繁榮,集中體現在漢畫像石、畫像磚以及魏晉以后佛教造像與陵墓建筑之中。畫像磚,是中國特有的浮雕藝術樣式,它把敘事性和表現性統一起來,把當時的社會風俗、生產生活和神話故事用形象的語言雕刻出來,構圖和空間處理上采用中國繪畫的散點透視方法,在把握對象方面顯示出高度的自由。
以墨西哥為中心的瑪雅文化時期浮雕,以其獨特的形式裝飾著巨大的神廟建筑。這些浮雕作品,有一種方正的塊狀感,加之以剪切手法處理的造型,使瑪雅浮雕藝術顯得十分莊重、獨特和神秘。
古埃及的浮雕被用來裝飾陵墓、廟宇和紀念碑。埃及人創造性地運用了“正面律”的造型來塑造浮雕人物形象。“納米爾石板”的浮雕風格形式,標志著影響持久的埃及藝術程式的形成。其單純簡練的曲線造型和幾何因素,有力的線性的塑造,使浮雕形成了高雅、樸實、和諧的藝術特征。
2.現代浮雕藝術
20世紀以來,現代藝術隨著時代的發展,新材料的應用,尤其是構成和裝配雕塑的發展、波普藝術的流行及廢品雕塑的出現等等,打破了傳統雕塑的概念。進而,也出現了自由發展和形式多樣化的浮雕藝術,大大豐富了雕塑藝術的內涵。
三、浮雕的制作
1.設計與制圖
在構思和設計階段,先確定浮雕的主題內容。用概括簡練的線條將物體更具特征的形象繪制在紙上。然后,用一些明暗把圖形的層次關系表示出來(低點畫暗、高點留白),這樣有助于我們在刻制浮雕前對哪些地方應去掉,哪些位置應保留,做到心中有數。
雕刻浮雕,即用刀在浮雕板上由高點至低點依次將多余的地方刻鑿掉,較適合平刻法的處理手法。在設計時應盡量避免透視和形象的重疊,以便最后制作出完整的形象。
2.石膏板雕刻
(1)工具和材料
在制作石膏板浮雕以前,先準備好以下一些主要的工具和材料。其中包括:①優質高強石膏粉;②調制石膏用的小盆兩個;③平鏟一把,圓鏟、角刀各兩把;④木板四塊;⑤砂紙若干;⑥毛筆,水粉或丙烯顏料。
(2)翻制石膏板
(3)刻制步驟
(4)著色
待石膏完全干透,可以用水粉或丙烯顏料在浮雕上繪出色彩,色彩應盡量單純,對比太強烈會影響浮雕的明暗效果。